標王 熱搜: 嬰童  奶粉 
 
當前位置: 首頁 » 嬰童食品 » 嬰童食品新聞 » 正文

進口乳制品均價漲70% 洋奶粉擠占過半市場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:2010-07-17
核心提示: 近日深圳海關發布消息,今年1月~5月,經深圳口岸進口乳制品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,但進口總金額卻反而大幅增長51.3%,原因為每
 近日深圳海關發布消息,今年1月~5月,經深圳口岸進口乳制品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,但進口總金額卻反而大幅增長51.3%,原因為每噸的平均價猛增 70%。另一方面,天津海關則表示,同期進口乳制品量價齊升,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80.4%和1.9倍,平均價格也狂升60.5%。

  專家表示,國內各口岸進口乳品的價格升勢反映出奶粉行業兩大“潛在”問題,一方面洋奶粉的售價不斷提升,高價已令其以四成的銷量份額,拿下近六成的銷售總額,而這一切,都將由中國消費者埋單;另一方面,受三聚氰胺影響,國產品牌奶粉也越來越依賴進口奶源,這將進一步打擊國內的奶牛養殖業。

  進口乳品均價猛漲60%~70%

  據記者了解,深圳海關數據顯示,今年1月~5月,經深圳口岸進口乳制品2187噸,比去年同期下降11%,但總價值為392.8萬美元,大幅增長51.3%。之所以會出現“量降價增”的現象,是因進口價格均價已高達1796美元/噸,迅猛增長70%。在該口岸進口的乳制品中,美國是最大的進口來源地,達到1443噸,占同期進口總量的66%;來自新西蘭的進口乳制品453.2噸,激增1.1倍。據悉,深圳口岸進口乳品主要供往南方市場。

  記者同時獲悉,今年1月~5月,中國北方口岸天津進口乳制品9.5萬噸,價值2.5億美元,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80.4%和1.9 倍。進口平均價格為2608美元/噸,增長了60.5%。

  據廣東乳業專家王丁棉介紹,國內進口乳制品分為奶粉和乳清粉兩大類,其中奶粉包括大包裝奶粉和工業原料粉。其中大包裝奶粉在國內進行小包裝分裝后直接上市出售,工業原料粉則是嬰幼兒奶粉、還原奶、酸奶及含乳食品的主要原料;乳清粉則主要用于飼料及食品業。因此,進口乳制品的增勢已能大體反映出,我國的進口嬰幼兒奶粉需求越來越旺。

  消費者依賴進口奶源受牽制

  價升量也升,進口乳制品價格猛漲直接導致了今年上半年洋奶粉的提價,但并未令國內消費者望而卻步。記者上周走訪了廣州各大超市,發現超過半數的嬰幼兒奶粉專柜均由進口奶粉占據,且80%的罐裝(以900克計)進口奶粉價格均超200元,而伊利、雅士利等一眾國產奶粉每罐價格則多在100元~135元不等。據奶粉專柜銷售員介紹,200元左右的罐裝洋奶粉雖然價格明顯高于國產奶粉,卻仍是銷售的“主力軍”。

  “從這可以看出,三聚氰胺事件對嬰幼兒奶粉市場影響仍然存在。”王丁棉表示,三聚氰胺事件打擊的不只是國產奶粉品牌,更重要的是導致了奶粉消費者對國產奶源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。也正因為此,這兩年來洋奶粉多次提價,卻絲毫未減消費者對進口品牌的依賴。記者在多次奶粉漲價采訪中也了解到,大多數消費者在面對洋奶粉漲價時,仍會堅持選擇原進口品牌;若價格壓力實在太大,才會轉而選擇另一相對較低價的洋奶粉品牌,卻絕少從洋奶粉轉向國產奶粉。

  不僅消費者依賴進口奶源,現在越來越多的國產奶粉企業迫于市場需求,也加大了對進口乳制品的采購。“像貝因美、飛鶴和娃哈哈這些典型的國產品牌,現在都開始用進口乳制品生產奶粉。”王丁棉指出,各方大量采購進口乳制品,將嚴重打擊國內的養殖業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,國產奶源鮮有人問津,國內奶農被迫大量殺牛,令我國奶源一度緊缺。若消費者和國內乳企過于依賴進口奶粉和奶源,勢必會形成惡性循環,打破國產奶源的供需平衡,令國產奶粉更難度日,使洋奶粉話語權再度加強。

 
[ 嬰童食品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違規舉報 ]  [ 關閉窗口 ]

 

 
推薦圖文
推薦嬰童食品
點擊排行
 
網站首頁 | 關于我們 | 聯系方式 | 使用協議 | 版權隱私 | 網站地圖 | 排名推廣 | 廣告服務 | 積分換禮 | 網站留言 | RSS訂閱 | 粵ICP備07001971號
 
澳门精准三肖三码三期内必出